狐友们,你敢相信吗?理想汽车居然要对 50 万级市场发起冲击了。
6 月 17 日晚,在理想家庭科技日上,理想首次公布了旗下首款纯电动旗舰 MPV——理想 MEGA”,将在今年年底发布。
还称,“理想 MEGA”将成为 50 万以上所有乘用车销量的领先者。
好家伙,跟问界 M9 一样,车造没造好先不管,提前发布营销一波再说。话说,咋们手机圈都不敢这么玩。
*疑似理想纯电 MPV 手绘图
不过,这也意味着,在蔚小理中,理想率先完成了增程混动与纯电,两种技术路线的布局。
在率先实现了连续单季度盈利后,理想确实越来越自信了。
那么,理想会是新势力的希望吗?
我们先看大环境,今年的汽车市场竞争有多激烈,不用老狐我多说。
开年以来,特斯拉的大幅降价,率先引发了价格战,导致问界等许多国产新势力跟降,随后燃油车市场也卷了起来。
*来源每日经济新闻
最终的结果,也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状态,汽车品牌的淘汰赛也提前到来。
对比之下,由于传统车企拥有雄厚的燃油车基盘做依靠,短时间内,主流品牌的销量表现,还说得过去。
而新势力这边,却出现了比较大的动荡,极氪、腾势等“创二代”背景品牌强势崛起,蔚小理三家新势力悲喜各不相同。
其中理想表现最为强势,连续月销破 2 万辆。
*数据来源澎湃新闻
但蔚来和小鹏却出现颓势,蔚来 5 月销量出局万辆俱乐部,曾豪言不讲价的李斌,最近突然全系降价 3 万,引起不少争议。
*证券时报
难道当初最不被看好的理想,真成了新势力全村的希望?
挂绿牌的燃油车
在首款车型,理想 ONE 上市之初,外界质疑的声音不少,这款车也是当时理想孤注一掷的砝码。
主要原因有两点,一是竞争对手太强大。
毫无疑问理想 ONE 要抢汉兰达的蛋糕,但当时 30 万级 7 座 SUV 分为两类,一类是汉兰达,另一类是其他。
无论大众、别克还是福特,同级新车上市,总要拿着汉兰达对比一圈,似乎将空间、动力、配置等优势展示了个遍。
但结果是消费者仍然不买账,巅峰期月销过万辆的汉兰达,提现车需要加价还排队。
面对一个固有格局如此深化的市场,大众等传统车企都没办成的事儿,初出茅庐的理想,好像显然更没戏。
另一方面,则是技术路线的选择问题,增程式动力北京等城市无法上绿牌。
而且增程式动力,之前像雪佛兰等许多大厂都推出过新车,但是碍于效率低,相比同级的传统燃油车,并不能起到提升动力效率的目的,因此也一度被业内当作:是落后的技术。
*来源李想微博
结果论成败,理想 ONE 的销量表现显然是成功的,截止到停产,这款车型已经累计售出超 20 万辆,对于理想来说,有着里程碑的意义。
老狐觉得,理想 ONE 能够打破汉兰达的统治,是因为它足够特殊。
“冰箱、彩电、大沙发”的概念,让用户意识到了,7 座 SUV 这个家用化的交通工具,更宽泛的使用场景。
尤其是卷屏,一块副驾娱乐屏,目前已经引得奔驰、保时捷等豪华品牌跟风,年末即将发布的问界 M9,满配版更直接卷出了 10 块屏幕。
*问界 M9
这也是消费理念的转移,让用户的关注点,从传统的空间、动力等向科技体验过渡,理想将弱势变成了优势。
同时,6 座布局“每个座位都是 VIP ”的概念,也直击了当时主流车型 7 座布局,后排空间鸡肋的痛点。
全系一款配置更是噱头十足,既保证了一致的供应数量,让成本更有优势,又为用户提供了一步到位的体验。
李想也曾直言:理想 ONE 是一款赌对了的产品。
虽然有些玩笑和谦虚成分,但是理想的极致用户思维,确实在首款车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,即用户需要的是什么,该如何满足?
据说理想的销售,要具备一句话介绍清楚车型的优势,及用户为什么要买的能力,干练直接。
动力没有劣势,李想营销天才
至于动力系统,除了大家吐槽的理想 ONE 三缸增程器,有不少专业汽车媒体曾针对纯电续航、综合续航和油耗等进行过对比。除了高速油耗偏高,相比同级的插混车型,理想 ONE 并没有明显短板。
这主要是得益于三电技术的整体进步,依靠大容量电池,新车大幅提升了纯电续航,优化了日常使用场景的经济性。
随后推出的 L8、L9 更是查缺补漏,推出了四缸增程器,并安排上了空气悬架、后排娱乐屏等配置,深度迎合了奶爸、潮妈们的带娃需求。
*理想 L7、L8、L9
综合看下来,除了深化“移动家”的概念,相比其他专注纯电动力的新势力,无续航焦虑的增程式动力,反倒拉近了理想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。而且产品更新,切割得非常果断。
当然,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,理想 ONE 老用户的“情感”伤害,由于突然停产、促销,导致二手车保值率暴跌,目前市面上,2022 年的理想 ONE 的二手车售价在 22 万元左右,老车主们赔惨了。
关于车型的新老交替,理想这样的新势力,处理起来确实不如传统车企显得游刃有余。
比如最近,李想还在微博表示:理想 ONE 停产的原因,是被问界 M7 打爆了。
*来源李想微博
但老狐发现事实并非这样。
问界 M7 是 7 月 4 日发布,在 M7 发布之后,还被李想本人在微博上一顿嘲讽。而理想 L9 是 6月 21 日发布,产品全方位超越 ONE,而理想销售曾在 7 月初就反馈 ONE 卖不动了。
另外从当时的交付量来看,7 月理想 ONE 销量为 10422 辆,而问界 M7 首月销量仅为 1100 辆左右(估算)。
因此,理想 ONE 停产不能甩锅到问界 M7 身上。
我觉得理想 ONE 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,李想曾在微博透露,L8 将取代 ONE,并在回复中表示:ONE 就别买了。
*来源李想微博
李想心机 boy 实锤!
这也是老狐接下来想说的,作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,李想是很多 80 后、90 后的精神领袖。
特别是其在个人社交平台,“敢说敢打”的风格,及各种抢热点的技巧,也圈了一波儿粉,直接让理想省了一大笔广告投放。
不过,最近在理想销量暴涨之后,李想也“豪横”了起来。
像“很多友商那三瓜俩枣的销量”等言论,被网友指出:阴阳对手,完全没了此前累计销量未破 10 万辆时,抱团取暖的亲切感,如今理想自己先起飞了。
进入淘汰赛,建立护城河是重点
老狐大致统计了一下,理想是少数几个,未被特斯拉价格战影响,进行降价的品牌,这也说明:其正在形成出色的品牌号召力与竞争力。
李想还表示:通过三款 SUV 车型,理想的周销量,已经超过BBA 任何一个品牌的 SUV 销量之和,随着纯电车型及明年 L6 的交付,有信心 2024 年实现总销量超过BBA。
我们正向理解,在增程式动力 +SUV 领域,稳定基本盘后,理想再推出纯电 +MPV,或许未来还有轿车、SUV,要比其他新势力的技术路线与产品覆盖范围更加广泛,对细分市场的渗透率也将起到积极作用。
*此前发布的理想MEGA 预告图
同时,根据目前的销量构成,定位最低的 L7 基本等于 L8、L9 的总和,那么定位 20-30 万区间的 L6,要达到 L7 的 2 倍才算合格,也就是未来理想的整体月销要在 5 万辆左右。
*疑似李想 L6 曝光
但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。
由于采用了套娃式的思路,理想旗下的新车,目前缺乏差异化区分,大概是尺寸、座位数和售价的不同,而定位中级 SUV 的 L6,大概率与 L7 同为五座布局,但售价会便宜不少,这会不会影响 L7 的销量呢?
*理想 L7
另一方面,主营 30 万级以上区间的理想,在中国车企中其实是少数派,但进入 30 万级以下,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是完全不同的,无论竞品还是竞争激烈程度,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
我们看看现在 30 万以下车型,被特斯拉降价的影响就知道了。
*来源中国经济周刊
另一个因素,是技术所创建的护城河。
在蔚小理三家中,理想的研发投入是最少的,也正是因为赌对了增程、静态感知和价格,理想不用在大容量电池、充电桩等方面,投入过高的成本。
可自主混动元年已经开启,越来越多的插混车型入局,在纯技术角度来说,理想的增程式优势并不大。
以最近上市的魏牌蓝山为例,首月销量已经突破 5000 辆,相比 L8,更低的购入门槛也是事实,传统车企的技术优势与成本控制能力,是理想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
*魏牌蓝山
至于纯电赛道,理想的 800V 高压架构,同样需要大量的基建投入,才可以实现,且需要与特斯拉硬碰硬,面对“成本控制狂魔”,理想又有多少优势呢?
说句题外话,不得不佩服理想的精准产品规划,纯电 +MPV,完美避开了特斯拉现有的在售车型。
*疑似理想首款 MPV 车型
归根结底,如果把造汽车比作长跑,销量上,理想目前应该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,相对稳定的品牌号召力,也让其在一定程度避免了惨烈的产品力厮杀。
但大环境的竞争不断升级,也让一切都在发生改变,唯一不变的也是改变,如何保持住优势才是关键。
最后
王传福曾表示: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精髓,有竞争才会有创新和繁荣,没有压力就没动力,只有更好的产品、更优秀的技术、更创新的体验,才能在淘汰赛中生存。
在他看来,新能源汽车革命的窗口期并不长,可能也就是未来的 3 至 5 年。
余承东前不久也表示:汽车市场的内卷竞争才刚刚开始,未来的竞争会非常惨烈。比亚迪是未来少数几个能活下来的巨头之一,其他公司无论是今天取得如何的成绩,不代表未来能活下来。
传统车企加速转型、“创二代”份额猛增、特斯拉再次开启优惠促销,国产新势力也迎来决赛的关键期,突然降价的蔚来也释放了信号,蔚小理即将开启更惨烈的厮杀,狐友们觉得谁能笑到最后?
参考资料:
理想家庭科技日、李想微博、理想汽车微博
编辑:泽天
责编:蜗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