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贰

吉利星舰7背后:Aurobay如何塑造混动安全可靠典范

在竞争激烈的插电混动SUV市场,吉利星舰7凭借13天交付1万辆的成绩迅速崭露头角。这款主打“低油耗 + 智能配置”的车型,没有在外观设计和娱乐体验上过度着力,而是将核心竞争力聚焦于混动系统的性能、安全与可靠性。

其背后的Aurobay雷神电混系统,可不是徒有参数的“噱头”,而是基于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构建的动力系统能力框架。这个框架的稳固程度,直接决定了车辆的可信度,也赋予了车企在新技术变革中的信心。

吉利星舰7背后:Aurobay如何塑造混动安全可靠典范

混动系统实则是一项复杂的“系统工程”,远超单点技术突破的难度。以往谈及安全,多集中在碰撞测试、被动防护等方面。进入新能源时代,主动安全的范畴延伸至动力系统的各个控制环节,从软件架构搭建、冗余设计考量,到功能安全保障、信息安全防护,无一遗漏。Aurobay混动系统在行业内备受赞誉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构建的全方位安全能力体系,绝非仅满足于单一技术指标。

认证体系便是其中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部分。ASIL D功能安全等级、ASPICE CL3软件流程成熟度、ISO 21434网络安全标准、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,这些认证并非表面功夫,而是车规级体系的硬性准入条件。尤其是ASIL D等级,对系统失效概率要求极为苛刻,达到该等级意味着系统在电控、冗余、自检等方面需形成完备的闭环机制。这些投入虽不易被消费者直接察觉,却是保障出行稳定的必要“隐性投入”。

安全不仅依赖于系统设计,更源于反复验证。Aurobay在试验验证方面建立了完整体系,设有电磁兼容、NVH声学、气候模拟、电机台架等32个试验舱,能够模拟各种极端气候和高频工况。在中汽研的“混动系统S级可靠性认证”中,其产品在50万公里等效里程测试中实现“零故障、零更换”,这一成果比单纯的参数更能彰显其工程实力。

强大的工程能力背后,是Aurobay团队十余年的技术深耕和持续的资源投入。他们不仅在技术研发上精益求精,还在体系化建设、知识产权保护、标准制定等方面全面布局。目前,团队已拥有50余项PCT国际专利、30多项欧美发明专利、30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以及超570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,几乎覆盖了混动系统的所有关键部件和控制逻辑。相较于单纯开发一套系统,能够实现长期的更新迭代与持续优化,形成良好的工程循环,更为难得。

吉利星舰7背后:Aurobay如何塑造混动安全可靠典范

此外,Aurobay对不同使用场景的适配能力也十分出色。其EM - P和EM - i两条技术路线,分别针对高速和城市通勤场景。在星舰7上,EM - i路线实测油耗低至2.62L/100km,既满足了市场对节能的需求,也印证了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的成熟。而且,系统不依赖单一部件的极限性能,在电量不足或极寒天气等复杂工况下,通过动态自适应控制,依然能够确保动力输出的平顺与稳定。

随着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阶段的结束,消费者对技术的评价愈发理性。如今,衡量一个系统优劣的标准,不再局限于最高时速、百公里加速等数据,而是更看重其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、可靠性和省心程度。在这一新的消费理念下,企业的工程积累、安全能力和组织体系成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。

从这一角度审视,星舰7的畅销恰似对Aurobay系统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,也是自主品牌技术迈向成熟的标志。销量或许具有阶段性,但安全体系的构建与验证是一个长期过程。这需要企业秉持工程理性,进行大量看似“不计回报”的基础投入,同时也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重视质量、履行责任、遵循标准。

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进程漫长,电混系统作为过渡时期的关键技术,其标准、体系和能力将在未来5 - 10年的产品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在这场持久的竞赛中,起步快并不意味着能够行稳致远,唯有那些真正将安全能力融入系统、将工程质量贯穿流程的企业,才能历经市场考验,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。

声明: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个人,不代表太平洋汽车。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,感谢原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