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汽车小小值的编辑满月明,是一个每周都要追日剧的追风中年男。不过比起日剧,我们的现实往往更加精彩魔幻。今天我要继续和大家讲讲车企故事,是一家国内的老牌汽车企业,它曾经是一家实力强大的车企,还与德系豪华品牌联姻,赚得盆满钵满,可后来它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,如今离开凉凉不远,令人唏嘘。
它就是华晨宝马中的华晨
上个月华晨汽车发布员工轮休假的消息,并只发最低工资,同时从8月起增加轮休员工人数。华晨所在的沈阳,最低工资标准是1810元,这点钱一个月能干嘛啊?
相信无数的华晨员工心中痛骂董事长阎秉哲,但其实才上任一年的阎秉哲估计也在痛骂,自己怎么踩了这么一坑。因为让华晨汽车衰败的种子,很早就埋下了。此次的车企故事会分为上下两篇,本篇为上篇。(注:本文内容图片质量较差,敬请谅解)
1.华晨汽车:赴美第一股,风光无限
华晨汽车最初的牛X,离不开一个资本大佬,他就是仰融,仰融曾自称是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第一人,这话一点没水分。
仰融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北国镇,中专毕业后做过厨师,承包小商店,又到外贸公司。1980年参军,在越南打过仗。据仰融自述,他1988年受了一次大伤,腿断了,头也打开了,三进手术室,奇迹般地、没有残废地活了下来,也是鬼门关边上走过一圈的人。仰融部队退伍后去了上海搞股票,练就了一身资本操作的本领。
之后仰融赴香港创办了华博财务公司,积累了千万身价,90年代就早早地财务自由,而这位资本大佬突然瞄上了一家快要衰败的车企,沈阳金杯。
沈阳金杯前身是沈阳汽车工业公司,是东北第一家尝试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国企,也正是股份制改造的原因,沈阳金杯吸引了仰融。但是当时金杯汽车效益并不好,离破产不远了。仰融和当时的沈阳汽车总经理赵希友说,他可以搞到钱,只要有钱金杯就可以发展下去。
而仰融搞钱的方式在当时也绝对大胆,就是去美股上市,把五星红旗插在华尔街上。
1991年,仰融以1200万美元买下金杯汽车40%的股份,然后通过换股操作,持股比例扩充到51%,成为第一大股东。
但是那个时候国内连证监会都没有,想去美股上市,在旁人眼里无疑是痴人说梦话,脑袋发高烧。可仰融不信邪 ,硬着头皮上。
不过当时金杯要在美股上市的条件之一就是不能私人拥有控股权,也就是说仰融必须放弃自己手上的股份才行,这样一来他也就没了控制权。这怎么可以?不过毕竟作为打过仗的男人,仰融怎么会被困住,他的骚操作这时候才开始。
仰融在百慕大开了个壳公司,名为华晨中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,并拉来央行、中国金融学院等四家机构在上海成立了一家非盈利的机构“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”,让这家基金会拥有华晨中国55.85%的股权,这样华晨汽车的实际控制人依旧是仰融。而且加上基金会有央行的背书,华晨中国在美股的上市更加顺利。
1992年10月,华晨中国汽车在纽约成功上市,这是第一支在华尔街挂牌的中国公司。这一上市轰动国内,华晨汽车获得超额认购85倍,融资8000万美元,回报颇丰。
钱到位了,仰融就准备大刀阔斧地改造金杯了。
2.金杯起死回生
仰融虽然不懂造车,但是懂管理,他在接手金杯后发现了一系列问题。比如财务混乱,人事关系混乱,人心散漫。
说白了,当时的员工都觉得在国企工作,铁饭碗,得过且过。并且财务混乱,用钱无度,花大价钱从丰田引进的座椅不用,非要用内部座椅厂的东西。结果丰田的座椅放在仓库里吃了三年灰。
仰融从财务,人员,经销商体系三大块下手。开除了一批坐山吃空的老员工,细化管理公司账务,整顿经销商。同时在广告中打出车辆售价,统一全国经销商售价,并且将金融业的承兑汇票制度引入汽车业,公司总销售额的60%用承兑汇票,降低现金流通。
然后仰融去了德国、日本、意大利等地的汽车公司考察、学习了丰田TPS(Toyota Production System)生产方式。回国后组建金杯最精良的研发人员,设计一款成本较低的金杯海狮面包车。
而这款新海狮一上市就凭借低廉的价格一炮而红,第一年销量就破一万,销量像是坐了火箭一样的年年上涨。到2000年,海狮销量破10万,直接把一汽的小解放给干翻在地。
仰融一顿操作猛如虎,沈阳金杯把钱赚。
3.仰融:我要造小汽车
不过仰融真正的理想是造小轿车,而且作为一位资本家,仰融知道光靠金杯是不行的,所以1997年仰融准备创建华晨中华品牌。
并且仰融亲自前往意大利,邀请知名设计师乔治亚罗参与新品牌车辆设计,这位设计大佬不用多介绍了吧,意大利殿堂级的汽车设计师。
据悉仰融在意大利三个月,专门陪着乔治亚罗玩。乔治亚罗是国际米兰的粉丝,仰融就请乔治亚罗看国际米兰的球赛。乔治亚罗喜欢滑雪,仰融就陪他去阿尔卑斯山滑雪。顺便还陪乔治雅罗去高档餐厅吃吃饭,在仰融的三陪之下,就算是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块都会被感动的融化。
最后乔治亚罗工作室统一来负责华晨中华品牌车型的设计,据悉当时设计费用高达6200万美元。
发动机部分,仰融则是直接买下了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厂,拿现成的发动机来用。
而在产品研发上,华晨投资1亿元,委托全球各个著名汽车配件供应商开发配套设备。工厂内所采用的设备也全是选择的德国最先进的制造设备。整车验收工作也交给了英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米拉公司负责。
2000年,华晨中华品牌旗下的“尊驰”下线仪式上,仰融激动地表示,到2006年,中国汽车品牌中唯一敢和外国企业叫板的就是我!华晨中华!
据说当时雷诺总裁杜迈看了华晨的工厂,也兴奋地留下一句话“世界的革命从巴黎开始,中国汽车的革命从仰融身上开始。”(看这小嘴甜的)
但是搞笑的是,虽然中华尊驰都造出来了,可是华晨中华并没有车辆销售资质,这车根本卖不了,所以第一批车都是员工自己吃进,内部消化。
而这期间,虽然华晨轿车卡住了,但华晨同时期还有一条路在走,就是造皮卡。并且早在1999年,仰融就和田野汽车勾搭上了。
简单说说这个田野汽车,田野汽车属保定老牌国有大型企业,前身是保定汽车制造厂,后来重组而成田野汽车集团,1992年就推出国外流行的皮卡,其模具来自台湾省,当时在大陆据说只有2套,另一套在沈阳。
但是田野汽车后来经营不善,1997年濒临破产,一直到1999年,华晨和田野顺利联姻,生下了个孩子叫中兴。
而华晨和田野在勾搭的时候,田野还送了一份大礼,那就是宝马!彼时宝马正在寻找国内的合作伙伴,并且宝马和田野已经有过几次接触。
而华晨通过田野,和宝马勾搭上了。
据称宝马的人在国内考察的时候,一看华晨厂里清一色的德国机械,亲切得不行。心想,这不就是我们德国宝马用的同款机器嘛!宝马国产非华晨莫属啊!
2001年华晨和宝马正式开始接洽,同年10月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,当时宝马国产项目小组的领导人便是仰融。
同时另一边,仰融已经通过各种操作,促成了金杯和通用的合资,还接手位于湖北孝感的三江雷诺,控股55%,计划引进雷诺家用型经济轿车。
华晨帝国正也正式形成规模,通过仰融各种的操作,华晨市值高达246亿,包括5家上市公司和158家关联公司,被当时媒体称为“华晨迷宫”。而且这迷宫迷的只有仰融一个人知道怎么走。
4.出走华晨,仰融下课
虽然仰融布下了华晨迷宫的仰融,很快他也没有走这个迷宫的资格了。
2001年,当时辽宁爆出了“慕马大案”,牵涉到了不少官员贪腐案件,该事件引起了一场巨变。这里就不展开,该事件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《大江东去》,有兴趣的值友可以去看看。
总之这个事件也影响到了仰融的布局,也让仰融决定不能只在辽宁发展,要把手伸向别处。当时他看上了英国罗孚品牌,并且规划70亿投资罗浮落地在宁波。
但是华晨汽车是辽宁的支柱企业,某些人肯定是不想华晨汽车在其它地方投资,于是某些人和仰融表示,希望罗孚项目要落地大连。
仰融这时候一意孤行要投资罗孚品牌落地宁波,因此惹怒了某些人,而仰融也忘记一件重要的事情,就是前文提到的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。因为这个基金会里有国资背景,因此华晨汽车的国有性质也被确定,同样属于国资,不能任着仰融向辽宁以外的地方投资。当时辽宁政府就立刻抓紧审计,以防国资流出,这一查真的查出事情了。
于是乎,仰融被出局,2002年6月,华晨中国宣布解除仰融的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的职务。并且公安厅发布公告,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。
自己一手建造的华晨迷宫,就这样变成了别人的东西,自己还涉嫌经济犯罪,仰融自然不服。他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诉无果,后来又在美国起诉,同样无果。仰融也曾向媒体透漏,想去宁波投资是他最后悔的事情,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。
而仰融本人在2002年5月就去了美国,至今再也没回来过。仰融不在,华晨迷宫也没人能走通。不过仰融也并未消失,他在2009年创办了正道汽车,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。
5.华晨:大起大落
仰融把华晨带到了一个的高光时刻,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华晨迷宫,他虽然是商业上的高手。但是在某些领域的手段却过于强硬,导致自己失去了一切。
如果仰融继续领导华晨的话,或许华晨的发展又会是另一翻局面。吴晓波将其比喻成“一盘格局很大的棋突然失去了棋手,后面不管谁来接手,都很难理解原棋手的格局”。
华晨汽车的领导人换了一波又一波,至少来来回回四波人,但是都没有能成气候的。即便是政府后来出台多项针对华晨的利好政策,包括快速审批通过华晨中华的生产销售资质,华晨汽车依旧没有起色。到了2004年,华晨旗下的中华汽车和金杯汽车都出现了销量下跌,并且亏损超过6亿。华晨就连和宝马的国产项目也眼看就要告吹。
转机在2006年,那个男人来了,他盘活了濒临破产的华晨汽车,拯救华晨于水生火热之中,他就是大连副市长祁玉民。
关于祁玉民是如何盘活华晨,而华晨又是如何发展成现在的形式,这中间又有哪些坑,咱们下期车企故事中慢慢聊,希望各位值友多多关注。
本文是汽车小小值编辑满月明的原创文章
>>更多汽车小小值编辑满月明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