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欢迎来到小灶说车,今天我们的主题是:丰田有哪些车值得买?除了卡罗拉、凯美瑞,这两款也不可错过。
在汽车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丰田车是开不坏的。虽然有些夸张成分,但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丰田车品质一直以来口碑都是非常好。
也有人说:懂车的人都开丰田车。由此可见,丰田车在市场上非常受消费者欢迎。
丰田汽车从属日系,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公司,在全世界汽车市场具有相当高影响力,无论是在世界哪个角落,只要有路,就必须有丰田车,这种优势对竞争对手来说可是碾压式的。
丰田品牌这么好,那在购车时有哪些值得买的车呢?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。
说到丰田,肯定绕不开的一款车就是卡罗拉。卡罗拉可谓丰田的开国功臣,1966年上市以来,经过五十几年发展,目前已经是汽车行业销量最高的车型,为丰田在全世界布局立下汗马功劳。
国内在售的卡罗拉归属一汽丰田旗下,市场定位是紧凑型车。现款卡罗拉外观设计上有着浓厚的丰田家族气息,造型略显保守中规中矩,同时也多几分亲和力,十分稳重耐看。车身侧面也没有多余线条修饰,对于家用来说朴素得恰到好处。
卡罗拉在内饰方面也是经典丰田风格,中控台处使用大量线条装饰,视觉看起来很有设计感。总体而言,卡罗拉在内饰方面显得有些低调,少了些年轻感和档次感。
动力方面则是卡罗拉的亮点。卡罗拉提供多种动力组合可选,满足不同偏好的消费者。如果预算充足,卡罗拉混动版则毫无疑问是最好选择,不仅品质稳定省心,而且还省油耐用。
卡罗拉市场定位是普通家用轿车,看起来并不起眼,但凭借着高性价比一推出就受到消费者欢迎,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十一代,市场热度依旧不减当年。
卡罗拉作为丰田旗下风靡全球的爆款车型,性价比简直无敌,为了更好适应消费者喜好和市场发展,国产卡罗拉也将在2019年迎来换代,相信到时候新卡罗拉将能有更好的市场表现。
第二款推荐的是凯美瑞。凯美瑞是广汽丰田旗下一款中型车,在中型车市场也是王者般的存在,多年来都是叱咤风云的爆款车型,与广汽本田雅阁、东风日产天籁合称为日系三强,深得消费者喜爱。
新款凯美瑞于2019年2月份正式上市,新车外观造型年轻时尚,前脸使用大尺寸进气格栅,显得更激进有杀气。车尾部与车头相呼应,也是突出运动,视觉冲击力十足。
内饰方面凯美瑞设计相当前卫,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。内饰风格很年轻动力十足,线条装饰搭配相当醒目,营造出不错的豪华感和档次感,对于一辆有商务需求的车来说这样的内饰已经相当到位。
动力方面,凯美瑞驾驶感受沉稳,噪音控制也很到位,驾驶和乘坐舒适性堪比商务车,不仅如此,凯美瑞在油耗方面表现也相当抢眼。
新凯美瑞自从推出后不久,市场销量相当强势,得益于在外观、内饰、配置等方面的升级。不得不说,新凯美瑞竞争力确实得到很大提升。
第三款推荐的是雷凌。雷凌是广汽丰田旗下一款紧凑型车,自从2017款上市后,雷凌就一直没有推出新车型,而新一代雷凌也将在5月20日上市,相信到时将会有更大的惊喜。
新一代雷凌整体造型与美版新卡罗拉相似,走年轻时尚路线,与目前在售的老款车型对比更显层次感,细节搭配更显力量感。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就是前进气格栅,尺寸明显加大,造型大胆前卫。
车尾部相对来说则较为收敛,稍微溜背的设计使得尾部有小幅上翘,彰显运动气息,两侧尾灯使用黑色饰条相连,视觉上起到把车身拉宽的效果。
内饰方面较现款雷凌也有很大差异,从现款呆板的设计变得极具时尚年轻气息,布局上也更有层次感。中控台使用软质材料覆盖,质感提升不少,中控液晶屏采用悬浮式设计,满满的科技感,常用配置也都齐全,相当实用。
动力方面依然提供汽油和混动两种版本供选择,实际驾驶体验就只能等上市后才能揭晓了。
全新一代雷凌感觉就是憋了一个大招,给消费者一个大惊喜,跟同级别车相比有相当高的竞争力,至于上市后具体表现如何,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第四款推荐的是汉兰达。汉兰达是广汽丰田旗下一款中型SUV,同时也是中型车级别的标杆车型。
作为一款中型SUV,汉兰达造型霸气十足,中期改款后使用大尺寸进气格栅,保持与丰田家族设计风格相统一。车尾则没有大的改动,依然阳刚厚重。
内饰方面略显中庸,偏稳重路线。中控台使用软质材料覆盖,手感不错,中控液晶屏支持Carlife连接,比之前实用不少。汉兰达在配置方面则没啥竞争力,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口碑,而空间和实用性方面简直让人挑不出毛病。
动力方面则维持老款的水平,表现不算抢眼但要实现轻松惬意的驾驶还是绰绰有余的。作为一辆追求实用的中型SUV,汉兰达在外观、空间上表现无可挑剔,这也是它如此受欢迎的原因。
小编认为,上面四款车分别是丰田在各个市场标杆车型,同时说是所在市场标杆车型一点都不过分,能够得到如此多人的认可,毫无疑问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车。
消费者都说:丰田是开不坏的,作为老牌传统车企,丰田在质量上的把控非常值得同行车企学习,这也是这么多消费者如此放心选择丰田的原因。
所以,也就有了下面这句话:有路必有丰田车。从这个层面来看,自主品牌的发展任重而道远。
本文由小灶说车原创,转载请注明小灶说车原创。